中国准备好了吗?

慎志敏慎志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从军事准备角度讲,我们距离战争还非常遥远,军队和民众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仍然缺乏足够的认知、心理准备和凝聚力。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军备建设上投入巨大资金和资源,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更换老旧装备,提升整体战斗力水平;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武器装备并不多(航母、052D、歼31等除外),因此军力增长并不迅猛。而另一方面,美国及其盟国在中国周边的兵力投送能力、部署的先进武器级别和数量都在增加,因此单从军力上讲,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概率在增大。

但是,美军要利用其先进的军工产业实现对中方的代差优势并非易事。首先,美军很多“新式”武器其实都是“旧瓶新酒”,比如F-35作为五代机其实在性能上并没有比四代机产生质的飞跃,只是综合了各代机的优点使得其成为全能选手而已;再比如“宙斯盾”系统的舰载雷达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尽管经过多次升级可是电磁波的探测极限和反隐身能力无法同新一代的雷达装备相比。中方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即便不能完全自主生产,也可以逐步引进逐步消化,因此差距不会越拉越远。其次,还要考虑作战效能的问题,美方一些新式装备如果单独拎出来看或许很强大,但如果放到实战环境中却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出彩。 例如,目前美军正大力开发的无人机群战技能。为了发挥无人机的远程打击能力和持续待机能力,需要大量基地支持、通信和指挥控制平台以及大量的辅助保障装备。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建立高效的协同组网体系,并保证电子系统不被对方有效干扰,都是未知数。

要关注美军“以台制华”的策略是否得逞。如果美台进一步勾连,将给我方统一大业增加难度,同时也会牵制我发展周边领土的主权归属。

2,从外交准备角度看,我们对外部力量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中方经济的腾飞,在国际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国家对与中国的合作又持审慎态度——既希望借助中国的市场和潜力,但又担心被中国在技术上“绑住”而失去独立性。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双边和多边的博弈就会加剧。还有来自境外的反华势力试图通过“搞垮”中国经济来达到削弱中国实力的目的,所以他们会在外交上进一步挑衅、刺激中国,如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的挑事。所以我们在外交上一方面要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如何应对棘手的挑战,是我们不得不做好的准备。

赫连勇刚赫连勇刚优质答主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承诺5年后作出关于对农产品、医药品及医疗服务、金融、电信、计算机、零售业等有关知识产权、关税及法规等方面的修改。作为发展中国家,WTO成员国身份使我国在很多问题上有缓冲执行的余地。

随着人们法律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关税的降低在今后几年内会逐渐完成,很多产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电信、汽车、零售及食品加工业等。另一方面,政府将鼓励国内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以应对挑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农产品及饲料粮食进口的增加将会使国内农业受到严峻挑战,但国外优良种子的引进、优良农产品的进入会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血液,使我国农业从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化。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以及国外资本的涌入,国外公司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将进入国内,使国内企业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我国IT业将受到巨大冲击,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仍然差距很大。电信行业将面临着国外资金和人才、观念、技术、管理、设备的进入,国有电信设备制造业将面临激烈竞争,外资将占我国电信市场25%的分额。外国IT企业将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国产电脑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滑,利润将减少。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外资银行将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设立更多的分行和附属机构,国内银行将面临新一轮挑战。在国内民航方面,外国的航空公司能够在国内城市间设航线、增设办公点,国内航空公司也将与国外航空公司进行合作。在保险业方面,中国的保险公司面临的将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外同行,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国外跨国公司将把中国作为继本土市场后第二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在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缺乏竞争实力,中国IT市场将被国外大公司“瓜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具有雄厚的资本、品牌和市场网络,其技术更新及本地化生产将使他们以更低的成本占领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将和国外IT企业合资、并购及合营,加快本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今后中国国内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