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僵尸企业有多少?

甄锦甄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度全国企业财务报告。 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4.89万家企业注销。 从行业来看,全年注销的工业企业最多,达到3.26万家;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有7554家;第三是住宿和餐饮业,注销了2648家企业。 从注销企业的地区来看,江苏省以5448家的注销企业数量高居榜首,其次为浙江(4636)、山东(4120)和广东(3836)。天津也有624家企业注销,位列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公布的省份中,天津地区的注销企业数量较少;而从城市来看,则只有深圳以2918的企业注销数量高于天津,位居第五。 也就是说,从已公布数据的各省情况来看,天津的企业“存活率”是最高的。

事实上,根据此前的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天津的GDP增速就已经率先“扭亏”,实现0.5%的正增长。

到了四季度,虽然工业方面仍然处于负增长状态,但工业用电量却出现了同比增长的情况——这一指标被广泛认为是监测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先行指标。 而进入2016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地见效,天津的工业生产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到二季度,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了4.8%,比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 除了政策效应,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导致天津僵尸企业“复活”——环保限产的影响。 作为北方经济重镇,天津面临着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发展困境: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艰难。

而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天津也是被约谈最多的地方政府之一。 2015年1月,因为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天津受到环境保护部的约谈,还被责令限期整改。 2016年5月,由于天津部分排污企业违规排放,周边居民投诉强烈,生态环境部又对其进行突击检查并约谈。 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报告》,指出天津生态破坏问题突出,污染隐患依然存在。

可以说,从2015年起,天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任务就十分明确: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而环保限产对于“软着陆”钢铁等产能积压行业的冲击有多大,恐怕还需要时间印证。 但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后雾霾时代”,包括能源、钢铁在内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

郗玲正郗玲正优质答主

根据陈小鸽、罗凯和徐朝士的研究,2004年至2014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潜在僵尸企业的占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18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潜在僵尸企业占比上升,其中,行业占比增幅较大的分别是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下降最多的3个行业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而2016年以来的4年内,中国工业和信息部认定的“两亏一停产”僵尸企业数量从1.35万家减少到了7000家左右。僵尸企业的增长形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遏制。

在宏观层面,尽管僵尸企业的问题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并逐步予以遏制,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仍然存在三个突出的矛盾:

第一,救助面临“维稳”和“市场”的博弈。地方政府出于稳就业和维持本地GDP增长等政绩考量,往往通过各种财政和金融手段对本地企业进行救助,甚至不惜违规掩盖不良贷款,由此导致“僵尸企业”长期存续。

第二、兼并面临“存量”和“增量”的矛盾。尽管僵尸企业缺乏自生能力,但其资产、人员和债权债务等社会资源在被正式关停或破产清算以前仍存续且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于有活力企业而言是重要的阻力,影响了这些企业扩大产能,导致僵尸企业难以退出市场。例如,根据媒体的报道,山西国新同煤大唐锦鸿煤业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就成为僵尸企业,但该企业的持续存续阻碍了同一煤炭基地内的有活力企业的产能扩张,造成煤炭基地内的僵尸企业淘汰难以实现。

第三、出清面临“道德风险”和“公平竞争”的冲突。对于经营不善的“僵尸企业”在被正式清算关停前,通常难以继续履行员工社保缴纳、薪酬发放等社会责任,因此僵尸企业的退出还涉及“道德风险”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