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产的银行有哪些?
国内目前破产的银行还比较少,只有4家,而且都是村镇银行,分别是1987年开业的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市信用合作社)、1996年成立的天津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05年成立的丹东市振安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及2010年成立的大连瓦房店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由于金融企业特别金融机构的特殊性,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实行的是资格准人制度,即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机构才能从事金融业务也就是所谓的“有照经营”,不符合资质的就叫做“非法融资”或者“非法集资”。所以即使像天津蓟县那样严重资不抵债的村镇银行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依然可以继续营业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叫做“小额贷款公司”。而一般的小额贷公司往往都设有门槛利率也比较高。
当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过去那种通过线下放贷的模式逐渐被取代,很多原来做小额贷款的公司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因为无法持续获得充足的资金供给而纷纷陷入困局甚至倒闭。比如前两年很热门的P2P行业出现大量倒闭或者失联的平台。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依法关闭海南发展银行、海南家信(集团)财务公司和海南国际财经中心,上述三家金融机构均为1998年以前成立,且均属地方性商业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1996年8月18日,经国务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同意海南发展银行终止营业。该行成立于1995年7月1日,是海南省第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由工商银行海南分行承兑、再贴现的80笔汇票金额为18.06亿元,而该行的资本金只有5,373万元。为保海南经济发展需要和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在总行未正式批复同意“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之前,已于1995年10月1日对其实施停业整顿。
海南家信(集团)财务公司
海南家信(集团)财务公司: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6月28日起撤销该公司。其主要原因为:该公司成立时为9家民办企业财务公司,而其9家股东单位实际为家信集团“一业多照”办理,注册资本不实;该公司的全部资产被集团挤占挪用。到1997年底净资产为-2,222万元,负债总额22,916万元。
海南国际财经中心
海南国际财经中心: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12月,主要经营证券类业务,公司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虚假的验资报告骗取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金融许可证,该公司主要股东以资金不实,1995年12月14日该中心正式关门。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家:
内蒙古包头市商业银行
2007年3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包头市商业银行破产的请示和相关材料正式报送国务院,随后,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银监会,原则同意包头市商业银行破产。同年4月9日,包头市商业银行正式破产。包头市商业银行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之外首例破产的商业银行。这也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以后诞生的银行第一例破产的先例。包商行成为银行业完成股份制改革后的第一家破产的商业银行。
海南儋州农村信用合作社
海南儋州农村信用合作社:1997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原儋州市17家农村信用社联合组社,与原儋州市城市信用社合并成立儋州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注册资本515万元。属地方性金融机构,实行“三级管理,一级核算,双层经营”的体制。负责办理儋州市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工作,为当地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民服务。2010年9月30日在海南儋州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海南儋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儋州农村信用合作社撤销并作相应清算。
上海南汇农村合作银行
2015年8月2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上海南汇农村合作银行以新设合并的方式与上海浦东农村合作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上海农商银行,合并原两家发起行的债权债务,合并后原两家发起行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