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创新体现在哪?
在美国,大学里有很多“实验室”(LABS),每个“实验室”由教授或者副教授领导一个科研小组。这种模式让学生的科研训练从小就开始。 以MIT的数学系为例,大一的学生要做3个学期的实验项目(MATH 18.x)才能毕业。这些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研究的过程:如何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想法、如何写作向同行解释工作。学生最后要写出20多页的报告描述自己的发现以及这个发现的极限在哪里。这个项目对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帮助。 美国还有大量的非盈利研究机构,比如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这两个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固定的薪水。他们通过申请课题来获得经费,然后依据合同规定来使用经费。如果一年下来没有完成预定目标,那么剩下的经费就要被追回。因此这类研究人员都非常认真谨慎,因为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不仅仅取决于老板的看法,也取决于政府对他们的考核。因为经费不是固定发的吗?万一被追回怎么办? 这样的机制会倒逼研究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前中国也有一些科研机构采取类似的机制,但是在现在制度下已经很难实施了——科研人员都变成了公务员,而行政事务则越来越多。 除了基础研究的机构,商业化也是美国创新的一大亮点。很多高科技公司都是斯坦福大学等学校的校办企业起步的,比如谷歌和思科。这样的做法能够让科研成果迅速商业化,同时为创业提供资金。另外,美国有许多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基金,他们投资于新兴科技公司,一旦成功收益非常可观。目前中国的创投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