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现在讨论“僵尸企业”这个概念是否正确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因为不论这个概念是否准确,当前我国的经济现状确实就是处于“僵尸”状态。 以前大家还争论僵尸企业是什么、怎么产生的、应该怎么办等等,还有很多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提了很多的提案和方案。
但是现在看来那些提案和方案都不靠谱或者根本没必要实施了——因为僵尸企业不是某个行业或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出现问题导致很多企业缺乏活力甚至是死亡的过程。 既然僵尸企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总体状况,那么就要整体考虑这个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正常的经济发展过程应该是先有投资需求旺盛而导致的产能过剩(也叫储蓄-投资缺口),然后才会出现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但现在我国却是出现了典型的流动性不足,也就是总需求严重不足,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房价暴涨之后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下降,另外就是政府的巨额公共投资和信贷扩张虽然暂时填补了库存和产能的空缺但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债务上升和产能过剩。 而为了挽救经济增长,各国都是加大投资力度(主要是指政府投资),我国也不例外。但是这样做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需求更加不足,因为政府投资带动的是资本品的需求,而不是人们生活所需要消费的物质资料,这样就会造成产能的进一步过剩,而且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效率本身也不高。
当然,如果只是一味的扩大政府投资,那么最终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毕竟目前我们正处于去产能化过程中,新增产能不是那么容易出来的。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民间资本进入实体产业,因为只有民间资本才能带来需求和活力,但目前的状况是民间资本进入实体产业受到各种限制。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的经济之所以处于僵尸状态,是因为我们处于去产能化的过程中,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影响,如果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那么必然会导致新的不平衡。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过去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