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需要哪些配套企业?
说到配套的企业,可能涉及到的领域较多且繁杂。为了便于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是从航空器机体结构的角度分为主机厂(airframe)和零部件供应商(supplier)。
二是从客户应用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通用航空和客户化航空(customized aviation)两部分产业链。
1.主机厂(Air Frame) 一般情况下,一部飞机由多个系统、组件组成。这些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就对应了不同的主机厂。 以民用客机为例,一般由机身系统、动力系统、系统集成商等几部分主机厂构成。
a)机身系统:负责飞机的外部造型,整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包括主体结构、门窗、起落架、襟翼导轨系统以及整机的安装支架等等。
b)动力系统:负责提供飞机的动力来源,一般由发动机、传动轴、螺旋桨等部件构成。
c)系统集成商:对以上两个系统进行集成,并负责其他一些系统和部件的集成工作,如航电系统(含环境控制系统)、启动系统、液压系统、飞控系统、环控系统、导航系统等。
2.零部件供应商(Supplier) 一个完整的飞机生产体系还需要很多的零部件供应厂商的支持。这些供应商主要提供飞机生产的零配件或辅助部件。
以民用客机为例,常见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零件及部件主要包括: 除了上述主机和辅机外的零件外,还有很多其他零配件,如紧固件、密封件、电缆、接头、电池、橡胶件、润滑件、工具箱、座舱件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3.通用航空行业(General Aviation) 这是直接面向消费者(最终用户)的航空服务,其产品通常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向用户提供服务,例如驾驶员训练、直升机包机、飞行执照培训、航空物流、空中游览、摄影等其他专业飞行,这些业务占整个民航运输业市场份额的60%左右。目前中国民航总局批准成立的通用航空公司有90多家,运行飞机800多架,参与运营的公司和个人越来越多,预计市场前景广阔。
4.客户化航空产业 (CustomizedAviation) 这一部分的航空业务是围绕特定客户、特定项目的需求而开展的定制化航空服务,涉及的客户群体相对较少,但产品规格往往要求更高、更专业。比较典型的行业有航空租赁、飞机拆解、航线安全审核、飞行手册编写修改、代管等。在这些行业中,常常需要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技能来完成项目的要求,因此这类公司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
从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除了飞机的生产和研发之外,航空机电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机电产品日益成为一个航空大国或强国的新型生产力。航空机电产品通常指航空电机、航空配电系统、航空液压附件三大类。航空电机是飞机的“心脏”,飞机发电机是机载设备电源的心脏;航空配电系统则相当于飞机的司令部;航空液压附件,比如作动器则是飞机的肌肉。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能够制造飞机,但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航空发电系统与配电系统集成匹配的核心技术,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和中国。作为飞机动力源,航空电机在国际上主要存在三大供货商:英国伍德沃德公司、美国汉胜公司和我国航空工业集团所辖宝光集团下属西安民伟电气公司。
在航空强国中,航空机电产品属于高度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企业,其技术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航空强国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因此,航空机电厂商与航空整机生产商和发动机生产商组成铁三角,成为航空强国的立国之本。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航空配套厂商应运而生,航空强国梦也随之生根发芽。
航空机电产品通常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通常情况下,航空电机与飞机的产量保持1:1的关系,比如,如果研制一款型号为MA的飞机,那么相应的,航空发电机就命名为MA-1,二者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航空电机也不断改进与完善,比如MA-2、MA-3等航空电机产品相继问世。航空配电系统也沿用此原则,通常一款飞机对应一款配电系统。在我国,航空生产是举全国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诞生了诸如西安民伟电气有限公司(隶属于航空工业集团)这样的航空电机专业生产厂家,也诞生了诸如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飞机用电台的检测机构。
随着航空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航空器材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航空器材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航空器材支持的常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航材供应方式已经形成了“自行生产为主,国外采购为辅”的航材供应体系。因此,航空器材代理行业的出现和航空专业咨询机构的建立,是航空强国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专业从事航空电子产品代理业务的航空器材公司相继成立,也出现了专注于航空技术领域提供航材咨询与支持的机构。我国航空强国梦正由点及面,全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