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造假原因?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日本企业造假的概率并没有高于其他国家的企业。 甚至说,在日本上市的公司里,因为会计审计监管框架比中国更完善,导致日本公司出现会计造假的概率反而低于中国公司(在A股市场上,由于审核制度的漏洞,一些财务情况本来就不正常的公司也有机会能在A股上市,因此出现了更多的财务作假行为)。
之所以东窗事发的是那些大企业,是因为企业做大后内部的监管就松懈了,而人一松就容易出问题。 同样,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也出现了不少像瑞幸咖啡这样的造假公司,而这些公司在造假之前都是市值不菲的优等生。这说明美国上市公司也会存在造假现象,而且从2001年安然事件也可以看出,虽然美国对信息披露要求严格且处罚很重,但依然无法杜绝企业做假账。
另外,很多人拿日本的劣等生企业比较多来说明日本企业造假严重,其实这也只是表面现象,因为日本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较长,很多企业从创业到死亡就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这过程中,有很多企业会被市场淘汰或者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导致财务状况恶化,这些企业在死亡前一般会提前释放不良信号,所以也是最容易被监测到的,就像人类衰老一样,老年人得癌症的概率要高一些,但得癌症并不代表开始老了——如果这样就能抓到所有造假的企业,那反造假工作也算是做得成功了。
一个公司的造假往往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内部监督机制应该早就失去了作用,否则也不会发展到这一步。说明公司整体从管理层到下层员工对遵守制度规定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要么不知道规定,知道了也不当回事。
1、日本企业对于长期利益的追求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更加脆弱,不少日本企业陷入了被迫造假的尴尬境地。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完善和生产活动的全球化,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严酷的挑战。如果按照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很难确保有足够丰厚的利润,因此一些企业选择了造假以压缩生产成本。
2、在经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内部的组织形态和企业文化开始扭曲,一些员工出于自身目的或者是受到上级指示实行造假。日本企业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在最近二十年中逐渐衰退,员工收入和福利待遇下降导致出现了士气低下和凝聚力下降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日本企业废止了委员会制,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出现了过分强调管理者权力的现象,这使得员工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受到削弱,从而滋生了通过造假来提升业绩的动力。
3、在“团体主义”和“纵式差别”的企业文化中,员工重视人际关系和内部和谐,这使得在造假行为发生时,下级员工通常会对此保持沉默的态度。另外,由于日本社会的高犯罪率促使了其成为世界上监视程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高度监管,这直接弱化了普通民众在安全和自由方面的基本权利。日本社会整体的诚信水平较低使得其内部成员在面对失信者时倾向于选择不举报的态度,这使得缺乏监管的失信行为越来越多。从媒体监督来看,日本舆论界对企业造假事件缺乏关注和报道,因此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这为造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