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发行和币?
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货币(M0) 狭义的货币(M0)概念:通常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货币资金或者说流动中的货币。广义的货币(M0)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能作为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货币,都属于广义货币(M0)范围。 从上述定义可知,我们平时所说的“钱”,一般都是狭义货币。而将电子货币、移动支付等剔除在外。
2、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货币政策,其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而发行人民币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央行有必要、也有义务发行更多的货币。 当然,如果仅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央行显然不会随意地增发货币。毕竟,货币发行越多,导致通货膨胀的概率就越大,由此带来损失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只有当通货膨胀出现,且通过其他手段已经难以控制之际,央行才会考虑发行货币这种最后手段。
3、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影响不大,但中美利差收窄则不可避免。这也就意味着国外资本进入我国的门槛增加,而企业、居民等部门向外借款的成本上升。为降低外债负担,我国不得不发行本国货币。美联储加息其实是在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进而逼着我国发行人民币。 当然,美国加息周期下,国际资本是趋利的,他们不仅会追逐盈利,还会逃离那些面临通胀的国家,如德国等。这意味着我国不仅要面对外部资本流出压力,还要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可能。
邮票和纪念币,一直是我国珍贵的有价收藏品。近年来,出于宣传普及国粹艺术的目的,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先后合作,陆续推出了“和”字书法系列纪念币,与邮票同时发行,因此又被收藏界亲切地称为“和”字和币。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09、2010、2013、2014、2016年发行了五组“和”字书法普通纪念币,采用了我国五大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书体,包括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法形式。这五枚和币面额皆为5元,直径均为30毫米,材质也均为黄铜合金。
之所以铸造和发行“和”字和币,既是国家为弘扬传承国粹书法艺术的需要,也体现了国家对弘扬传播和平思想的重视与需要。众所周知,“和”字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共促世界和平的基础。自古以来,我国先人就十分重视“和”字的文化内涵,“和”字不仅是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核心和精华,也蕴含着儒家的礼治、道家的无为和释家的慈悲,是儒家和合观的集中表现。“和,相应也。”“和”字在汉语里有和睦、和平、祥和以及仁爱等含义。从我国远古文化的代表甲骨文看,“和”字就与“禾”字相通。“禾”字是五谷的总称,五谷谐和可以解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衣食问题。人们由衷地感恩天地万物的恩赐,并且要“乐天知命以尽人和”,进而形成崇尚“和为贵”的儒家文化。
同时,“和”字也意味着阴阳平衡、君臣和洽、社会和睦,是人世间各种和谐状态的高度浓缩。此外,自孔子著《论语》阐述仁爱思想之后,又衍生出“天人合一”等追求宇宙万物“和谐”的中华价值观,“和”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凸显出来。因此,铸发“和”字和币,既是弘扬国粹书法文化,推广普及“五体字”的最好工具,也是宣传“和”字文化,传承中国“和”文化的象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成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催化剂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