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失业率原因?
我倒觉得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中国目前的就业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失业人群体量巨大且结构性冲突明显(大学生,农民工等)。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就业的统计方法似乎存在一定问题,我们通常说的就业率其实是劳动参与率,但这个指标反应的是是否有从事有报酬工作的意愿。
其实应该从宏观上考察的指标是就业率,但我国的统计年鉴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 在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讨论我国的“真实”失业率意义并不是很大,但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看这个问题,就是观察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个数据每年教育部都会发布。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到2014年就达到727人,而到了2015年更是直逼800万。据教育部预测,2016年毕业生规模将近780万人。虽然2013年到2015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确实在逐年下降,但从2016年开始,这个数字又重新攀升至800万以上。
以2016届高校毕业生为例,他们刚踏入社会就遭遇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改革开放深水区,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据统计,2016届毕业生签约率达到65.8%,比2015年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分省市来看,北京高校签约率最高为73.1%,湖北、湖南、广东和河北四省签约率均不到6成。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每年高考完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都想尽办法要报考那些就业率高的专业,但这几年就业率高涨的行业如土木工程、物流管理等专业,其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不低。相反那些在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里就被标榜着“热门”行业——计算机、金融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其工作一年后后悔率却很高(详见《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所以盲目追逐高就业率的专业也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