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国船舶哪去了?
1、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联合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4家上市公司发起重大资产重组,以发行A股方式收购沪东重机96.53%的股权并合并报表。为了便于整合,将原四家公司中属于中央直属企业的部分单独组建了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
2、中船重工作为主承销商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作为联席主承销商,组织安排了本次共计27.7亿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并于2009年1月13日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批复。 中船重工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为27.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7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70.75亿元。
3、此次交易构成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也是自新证券法实施以来最大的一笔定增案例。其中,对原四大主体中的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股份”)而言,其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截至2009年末,中船股份的总资产规模由重组前的133.91亿元增加至538.04亿元;资产负债率则由77.88%下降至58.68%。
中船股份2009年的营业收入达到348.97亿元,是原来四家公司中营业收入最高的一家;净利润也达到13.17亿元,成为重组后唯一一家盈利的企业。
中国船舶造船集团旗下的中国船舶于2007年9月6日登陆A股市场。在上市仅仅一周后,中国船舶股价就摸高到160.99元,随后一路下跌。在2008年,中国船舶股价最低下探到40.82元,跌幅达到了74.7%。尽管2009年一度反弹至90.32元,但2008年触及的最低价一直未能有效超过。今年一季度,中国船舶股价震荡下行,并在4月中旬下探到33.96元,年内跌幅超40%。尽管3月底,一则关于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拟整合的传闻在市场上悄然流传,但二级市场反应较为平淡。在该传闻传出后的首个交易日,即3月29日,中国船舶上涨1.9%,成交额放大11%。此后4个交易日,中国船舶的股价和成交量持续萎缩。4月9日,一则“中国船舶将与中船重工进行合并”的消息刷屏。此后,中国船舶开启涨停模式,在4月10日-20日期间,中国船舶连收7个涨停板,在此期间累计上涨87%,成交额同步放大,区间换手率达66%。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笔重大资产重组之外,中国船舶的资本运作还包括了2017年对柴油机业务子公司中船动力、中船动力(集团)、沪东重机的吸收合并,及2017年实施的“中船澄西和中船荔湾”等子公司的关停清算。今年初,中国船舶董事会还同意下属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吸收合并江南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