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价能降吗?

韦昌亮韦昌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可以,而且已经降了两次了 2016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当年10月1日起,降低居民用电成本,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定价机制由原来单一的消费价格结构改为消费和供求双重结构;工商业及其他用电定价机制由价差补贴改为电量加价收费。

简单点说就是,以前工业用电贵一些,但比生活用电便宜很多;以后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价格一样,但是工业用电有额外奖励(注:仅限于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 这意味着我国电价从原来单一的差价补贴模式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机制。

基准价是确保民生的基础价格,以现行供电成本为基础,加权平均计算确定。上下浮动的部分主要是为了鼓励节能减排。 以江苏为例,2017年全省共淘汰落后产能机组354.4万千瓦,全省发电装机容量9885.67万千瓦,同比下降0.3%。其中,煤电7517万千瓦,同比增长1.2%。

江苏省2017年的发电量2031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27亿千瓦时,下降0.14%。其中,火力发电1554亿千瓦时,比上年减少44亿千瓦时,下降0.29%。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要求,江苏等9个煤炭消费大省将逐步推进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到2018年底,江苏省电力市场交易电量比例要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江苏的电价还会持续下降。 (PS: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自今年起,将燃煤发电电价上下浮动的幅度扩大到20%,并引导煤电价格进入新机制,加快能源价格市场化步伐。)

除了降低制造业用能成本之外,其实大家日常生活中所缴纳的电费中,相当一部分用于交了电网建设费和线损。 以河南为例,2017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全社会用电量增长8.8%。分行业看,钢铁、汽车等八大支柱产业用电量增速达到两位数,分别为 13.9% 和 11.2%。

河南省2017年初公布了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河南省输变电工程规划(2017—2020 年)》,到2020年,河南省将建成 "十一纵三横" 电网主干通道,即: 沿京广线和沿海铁路两大干线各新建一条双回路电源线路,实现南北双回路供电; 完善西北至华东、中原等地区向东部地区输电的第三回特高压交流试验线路; 加强西部水电基地与中部及东部的输电通道建设; 推进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建设。

随着这些输变电工程的实施,河南的电价会进一步下降,企业用电成本和居民用电成本都将降低。

瞿小红瞿小红优质答主

降低电价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降低电价,既要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又要保证电网企业能够有适当赢利和再生产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当前中国的电价体系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地位,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普遍觉得电价高,而从政府的角度,现行输配电价低于“成本加成”构成的价格,没有达到保本微利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表示,输配电价作为电力商品的成本组成部分,是需要盈利的,但盈利水平不能过高,需要对过度超额收益部分进行激励性约束,而交叉补贴作为国家制定销售电价水平时的一种政策安排,在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不能因改革简单取消。通过核定独立、明晰的输配电价,并在科学测算基础上加强成本约束,强化价格监管,在电力交易市场逐步放开的过程中,就能够逐步显化交叉补贴数额,便于下一步统筹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择机采取市场化手段妥善解决交叉补贴问题。

输配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和价格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2015年,发改委在深圳市率先启动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突破。从无到有探索建立了独立输配电价机制。此次价格调整,将现行主要以购销价差为主的价格机制改为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的价格监管方式,以“成本加收益”作为主要定价依据,强化了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建立了独立输配电成本与电力市场交易风险隔离的封闭运行机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