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是核心吗?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它是由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 根据《统计调查制度》规定,CPI的统计范围包括:城市家庭、农村居民和职工中全部居民(不包括农民和农民工)在消费过程中所购买的食品、烟酒、衣裤、家用设备、交通和通讯工具、书报杂志等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 它的变化反映了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状况。
我国的CPI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分项计算和各月数据之间做加权统计处理来计算年平均CPI。权重就是各项商品或服务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比例。 比如说,某个月CPI上涨10%,其中食品项目上涨了25%,则食品的权重为25%/(1+25%)=67%;其他项目的权重为33%。
如果某项商品或服务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较小,那么它变化的多少对CPI影响不大,比如一个月只花了100块钱在化妆品上,尽管这个月CPI涨了10%,但是花在化妆品上的钱只需要多支出10元钱就可以达到上个月的花费水平。这样,100元乘1.1等于110元,110元减100元等于10元,即多花10元钱达到了上月相同的生活水平。这种轻微的波动对CPI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反之,如果一项商品或服务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大,那么即使这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了百分之几,也会使CPI上升很多。比如一个月用了5000元买台空调,而去年同期只用了4000元。虽然仅相差1000元,但却使得CPI上升了25%。 所以,从理论上说,CPI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状况,因为它反应的是总体水平,既考虑了结构因素又考虑了量的问题。 但是,由于物价总水平的构成成分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任何单一宏观经济变量都不能完整地加以描述。而且,物价水平和结构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单一原因所能决定的。就存在非因果性现象。就必须寻求一种能综合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