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为什么垃圾?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点观点:市场参与者越多、越有效,价格就越是贴近价值。 之所以出现某些阶段股价高于或低于价值的情形,是因为有投机者介入,这些投机者或者是对前景预期看好而提前买入,或者是认为行情已经到顶,提前卖出。他们或者基于理性分析,或者基于非理性的情绪推动,导致某一时间段内供给大于需求或者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形成泡沫或者泡沫破灭的后果。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外资进入,A股越来越向国际化的市场靠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而不是炒概念、炒消息。可以预见的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交易将会占据上风,炒作行为会受到抑制。当前A股市场所谓的垃圾股将会越来越少,所谓的垃圾股炒作行为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当然,这里面有个过程,也会有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里,我们可能还会见到一些所谓垃圾股的炒作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新入场的市场参与者还没有完全形成价值投资的理念,或者是虽然接受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但却做不到,又或者是有部分投资者属于盲目从众的跟风行为,看见其他人抢购“垃圾股”自己也跟在后面买,造成供求关系暂时性失衡,从而导致“垃圾股”涨价。这种情形下,对于那些坚持价值投资的理性投资者来说,他们的资金因买不到“垃圾股”而被动持有(因为持有的价值股上涨速度远远小于那些“垃圾股”),从而造成了他们的损失。
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的股市将更符合价值规律,而那些所谓垃圾股的股价最终会由于缺乏市场基础而导致其跌回价值的轨道;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价值和交易行为的滞后效应,有可能出现短期偏离的现象,这时候就要注意警惕可能出现的炒作风险了。
一、股市存在制度缺陷。
我国的股票市场在20年前建立之初,为了获得国外投资者认可,将国企的绩优资产剥离,注入新设立的股份制上市公司,这种虚增每股收益的扭曲做法导致上市公司的质量并不像财务报表上那么优质。这成为目前ST公司大量存在的制度根源,也是产生垃圾股市场的制度诱因。美国的垃圾股市场是美国纳斯达克的场外交易市场,纳斯达克的主板是高科技股的乐园,而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垃圾股市场则是为不具备登陆纳斯达克条件的企业融资服务。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区别对待不同质地的股票,这样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竞争和优胜劣汰。
二、垃圾股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我国有20年的储蓄高峰,积累了数以万亿元计的储蓄余额。虽然近年有相当部分转化为投资和消费,但仍然形成了较大的潜在投资需求。这种潜在投资需求转化为投资行为时,受到股票供给的限制,形成了强烈的套利动机,这使得投机炒作风行,而股价背离公司价值而被高估。同时,发行市场、交易市场的价格“双轨制”也为投机套利提供了制度空间。大量的潜在投资需求,形成了对垃圾股的广泛市场需求,从而也产生了垃圾股广泛的市场基础。我们应当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交易制度,使之向成熟市场靠拢,发挥投资者的价格发现功能;同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股票发行渠道,形成多渠道价格竞争机制,以降低潜在投资需求的套利空间,减少投机炒作。
三、对垃圾股形成偏好。
在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构成中,机构投资者只占极小的比例,绝大多数是个人投资者。这些个人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风险偏好程度较高,而且缺乏足够的投资分析能力。因此,他们在投资决策时受到消息面的影响较大,容易形成羊群效应,产生非理性投资倾向,而偏好于投资于股价较低、涨跌幅限制幅度大的垃圾股。这种投资偏好有悖于理性投资的市场准则,也使股票市场丧失了最基本的价值发现和价值评估的功能。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各项监管措施,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制度的约束和投资氛围的培育,引导非理性投资转变成为理性投资,使垃圾股的股价真正成为反向指标。同时,通过新股优先配售、税收调节等政策,鼓励中长期投资以减缓股市的过度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