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靠什么支撑?
就最近几天,央行连续3次降息,释放了4.7万亿元的资金流动性;同时财政部发行51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资金面上,可以说是充沛无比!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央行一直在降息、降准,但市场上的钱并没有想象中多起来——老百姓的钱包依然很瘪,企业融资依然很难! 这到底是为什么? 实际上,这正是因为疫情之后,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已经下探至零附近(一年期MLF利率降至2.95%,LPR利率维持在3.85%),继续降息空间有限且边际效益明显减弱,此时降准和定向降准就成了重要的政策工具。
但是,自2015年以来的降准和定向降准,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领域。 据统计,2015年至2016年底,央行累计投放流动资金的7成以上都流入了房地产相关行业。 虽然短期内低利率的降准和定向降准无法直接刺激资本市场,但从长远来看,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市场利率围绕存款利率波动,为股市上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当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思维定式,而是要在“稳增长”的同时,做好“防风险”的工作。
一方面,要稳住外贸外资、消费投资和制造业等基本面,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升高、P2P网贷机构以及跨境资本的监管工作。 可以说,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我们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