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退市?
因为“市场经济”四个字还没写进我们的宪法,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彻底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 所以我们国家现在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系(当然这个调节也是有限度有范围的) 因此很多企业没有退市是因为我们的市场还不成熟,制度还不够健全,没有办法给亏损的企业或者效益不好的企业一个退出的渠道和路径,那么就只能让这些企业继续挂着,等着政策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但其实就算是在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顺利退出的,比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在2009年就是濒临破产的状态,最后政府的干预才使其免于倒闭,但通用汽车的股票也从2009年开始持续跳水直到2013年才恢复元气。
所以并不是我国没有实行市场经济,而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在一个缓慢的培育过程中。
对上市公司而言,股票是其筹集外部资金的重要来源。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不长,股票一级市场的供应严重不足,许多需要筹集资金的企业还在“排队”。因此,A股市场的股票资源仍然非常稀缺。
企业一旦从一级市场中获取股票发行指标,成功地完成股票发行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就意味着筹集到了自己急需的资金。即使以后由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至于不能再继续在证券市场上筹资,企业也不愿意失去在证券市场筹资的资格。失去在证券市场筹资的资格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被退市。
第二,在不实行注册制的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稀缺性使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一种“荣誉”,公司非常珍惜“身披马甲”的殊荣,而一旦退市,“马甲”也就被剥了下来。
第三,从另一角度看,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与国外成熟市场上的投资者不同。在国外成熟市场,无论是机构投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很理性,投资的基本出发点是盈利。而在我国,许多个人投资者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往往把投资股票当成一种娱乐方式,或者把买入并持有某只股票当成了自己支持公司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四,一些国有股股东出于种种需要不愿意或无法减持所持有的股份,导致上市公司市值的相当一部分被这些股份锁定,二级市场的股票换手率和股票价格很难真实反映上市公司实际的资信状况。
同时,受中国股市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影响,许多非流通股股东把所持股份的变现寄托于一级市场上的股票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以上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中国股市中许多资不抵债、连续多年亏损的公司仍然能继续存在,成为“僵而不死”之公司而被长期保留,退市就成了一个永远停留在嘴上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