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应对储蓄率低?
简单回答:通过金融抑制的政策,强行把利率压低,鼓励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同时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等,把美国的债务和金融机构的坏帐都推给国际投资者,这样美国就能实现“去库存”了! 当然实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面有无数的操作细节,但宏观上的原理就是这样子的。
首先,要理解一点,美国的利率水平很低,并不是因为它的储蓄率很高(其实美国的储蓄率也很低),而是因为美联储不停的降息,把利率水平往下面逼。 1929年大萧条的时候,美国的利率水平是接近0的,之后不断上升直到6%以上;然后二战爆发后,美联储又把利率水平降低到接近0的水平。
1946年到1981年间,美国平均利率处于5%-6%的水平;1982年后,由于里根政府推行供给学派经济学,大幅度减税并放松银根,美国利率再次急剧下降,到1993年为1.75%。(详见下图) 也就是说在以往的周期中,只要美联储愿意,它可以轻易把利率水平降下来。这一次次的大幅度降息的过程中,大量资产价格被推高,比如房地产、股票和大宗商品。
当前美国面临的情况是:人口结构恶化(劳动力和人口的减少会导致长期通胀)、海外资产缩水(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泡沫破裂)以及金融危机的可能爆发(欧洲债务危机,日本的长期通缩),美国此时迫切需要扩大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面对低储蓄率怎么办?——继续降息! 降息能带来什么呢?
第一,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利息支出贷款购置大件商品,例如汽车之类的,这有助于提升消费品的销售额与增长率;
第二,企业资本支出会加大,新的技术和设备投入需要更多的融资,而较低的利率有助于企业增加支出;
第三,投资回报率升高,国外资本流动会增加,因为美国利率水平较低,这意味着美国债券收益率较高,国外资金为了追逐高收益会涌向美国;
第四,经常项目顺差会进一步加大,因为其他国家要购买美国国债,就必须先出售本国资产,因此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势必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也会随之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