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累计坏账很多?

衣蓓茜衣蓓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作为新准则,对金融工具的计量要求更为准确和科学。旧准则下,企业直接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即计提坏账准备金),虽然不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但考虑到税法规定可以计入当期损益税前扣除,因此具有合理性。而在新准则下,由于税务处理变化(即不允许扣除),这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就不符合准则规定的稳健性原则(可理解为企业为达到税收优惠而人为扩大了损失)。在新准则环境下,前期已经计提的坏账准备要全额冲回,在后续期间按规定程序和方法重新确认并计量(比如可借鉴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确定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其次,对于以前年度的应收款项(包括当年产生的坏账),按新准则的规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的披露。如果存在明显的错误估计或者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前期大额坏账准备,可能构成重大会计差错。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按照目前的会计实务,企业对预期信用损失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采用期望值模型确认预计负债;对于无法可靠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当分别交易发生额大小进行分类,逐笔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并按单笔交易预计最大可能损失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干伟一干伟一优质答主

有些企业存在一笔笔坏账长期不处理,使坏账越拖越多,累积成大数后,企业管理上干脆一笔处理了之。这些坏账在处理前,其对应的应收账款是长期挂在账上,形成呆账,这些长期呆账,财务部门一般已掌握了其无法收款的证据,只是没得到业务部门的确认;或者业务部门认为只是收不回但没有死账,还下力气进行催收,在此情况下,财务部门是很难对此应收款进行及时处理的。

其实一笔坏账长期不处理,形成大数处理比小事化大的处理更加坏。其原因如下:

1、从管理上讲,大数处理根本无法追究每个坏账的责任,形不成处理一个警钟,影响一片的效果,对规范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不利。

2、从财务分析上讲,一次性大数处理坏账,使本年度的利润遭受非正常损失下降,资产结构中应收账款质量大幅度降低,给决策者等一个不良的信息。

3、从征税上讲,由于会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最高为5%,在超过计提数的部分需要纳税调整,因此大数处理会加大企业纳税时的调整金额增大税收负担。

所以对企业长期积累的大量坏账,应本着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展开清理。具体方法如下:

1、由财务部门对照企业坏账处理规定,把长期不结清的坏账进行分类。按照谁经手谁负责催收的原则,把坏账分解给业务人员,由业务人员限期催收、处理。

2、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配合业务人员开展调查,多方协收集无法收回货款的证据,协助业务人员开展工作。

3、应制定对处理陈欠坏账适当奖励的措施,鼓励业务人员积极处理坏账。

4、企业应重视并加强应收款的管理,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如在合同条款中应订立清欠条款、尽量采取款到发货、积极采取应收票据结算或采用银行本票结算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