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中国是最惠国吗?
先引用一句外交部常办的话 “对于所有国家,我们提供的是对等的和互利的贸易关系” 再来说一下为什么是互惠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情,任何国家对外援助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取本国的利益(或者说让别国支付成本换取本国获得收益) 所以当A国向B国提供2%年化收益率的贷款时(利率不论是否真实都是贷款方承担的成本),必然会有等价的服务或者收益补偿给A国。
可能的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 B国支付给A国的关税低于其承诺的水平; B国允许部分产品以低于市场水平的价格出口到第三国; 为A国投资者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权限; 以及其他形式的不对等地缘政治待遇。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换取A国提供的低息贷款。 如果B国既不支付额外关税也不让商品以更低价格出口,更没有为A国投资者提供特别优待(比如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资企业除了税收优惠外还享受国民待遇),那么说明双方交易是公平的,所获得的贷款相当于A国通过其他形式从B国取得的收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对欧美的投资也是互惠并且平等的——当然欧美为中国投资者提供的相关优惠肯定远超过上面例子中B国给予A国的。
以上是针对“最惠国”的回答。 但是现实中还有另一个问题——不是所有国家愿意平白无故付出成本帮助别的国家的。 从中国的角度看,对美贸易顺差较大,且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市场,自然中国在贸易上占据着一定主动权。但是中美之间确实是不对等的关系,因为美国掌握着对中国重要的技术封锁,而中国企业想要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要依靠美国的技术和资本。换句话说,中国是带着镣铐跳舞,虽然姿势不好看但还能跳出来。
但是从欧盟角度来看就完全不一样了,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自然在经贸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而从工业革命至今,西方尤其是欧美一直保持着技术的领先优势,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然而很多关键技术还是被欧美卡着脖子。这种情况下对欧谈判显然是中国处于不利地位的。
因此从现实情况来讲,不是中国单方面付出了成本和代价,而是双方互相付出的成本都高于彼此能从对方获得的收益,只不过相对而言中国付出的成本要比从欧盟得到的收益多,故而产生了一种“欧方受益更多”的错觉。